泸沽湖海拔2000多米,拥有高原普遍拥有的粗旷和艳丽。
我喜欢这样的粗旷,庞大的山脉延绵起伏,艳阳下裸露的山脊清晰可见,公路象缠绕的毛线,而我们更加渺小微不足道。
我也喜欢这样的艳丽,湛蓝的天,碧蓝的水,金色的阳光,体量感十足的云,好象有看不见的细线挂着,低低的悬浮在半空,好象随时都可能掉下来砸个满头。
我更喜欢他的捉摸不定喜怒无常 ——
正当艳阳高照,光着膀子享受阳光,却突然飘来一片黑云,大雨倾盆而下。幸运的是我们还遇上了冰雹。奇袭过后,一切又象没事儿一样,阳光照旧暴晒,只是远处水边多了一道七彩长虹,从来没见过彩虹的我,这次看了个够。也有雨一下不想停的时候,连气温也跟着陡降,起伏10度也不奇怪。
夜晚的天空更加美丽,纷繁的星星组成巨大的星群和光带,直到天边,我不知道这是不是银河,只觉得那实在太美!如果看上一夜,便能看到很多流星,有的并没有拖下长长的尾巴转瞬即逝,据说这种大概是卫星。也有划过天际,落入天边的,终于等来这一颗的时候,兴奋的大叫起来。
泸沽湖不大,2天足够游遍每一个值得一游的角落。但要感受他的独特韵味,一定要在那里住下,生活。我们在当地人家里住了10天。
初见泸沽湖的时候颇让人激动。头一天很晚才赶到一个小镇,在一个围楼一样的客栈里住了一宿,第2天大早从后门出来,赫然眼前一片浩瀚的水,群山环绕,碧波荡漾,没有岸,于是湖水就如潮水般忽近忽远,也看不到对岸,但能见到远远近近几座小岛。揉揉眼睛,居然就这样和泸沽湖见面了!等了一阵子,阳光纷纷的洒在湖上,白云也簇拥着出来溜达,远远的几艘猪槽船来接我们了。猪槽船是泸沽湖的特色之一,船身由一根完整的圆木凿成,貌似喂猪的猪槽。但来接我们的船为了载客量已经改由几根大木拼成了。
船行于湖上,水面离船舷很近,湖水并不安静,颇有点波涛汹涌之势,头上的云也在汹涌着。低眉看向水里,碧绿清澈,水草飘摇,湖水能见度10几米。船夫唱起高亢的民歌,和这绮丽的景色相得益彰!
泸沽湖的水不只是风景,更是当地摩梭族人的生命。摩梭族人爱水,房屋一定建在水边,而田却开在山坳里,每每涨水,房屋必进水;路也开在水边,我们住的那户人家在一个半岛上,一涨水,陆地连接半岛的地面便消失了;更有一条“主干道”,常常只能踩在路上垫的厚厚的石头扒着墙才能过。当地人却不以为然,轻松自在的从水里泥里淌过。
↑我们住的半岛,连接陆地的地方只有一线
↑站在我们住的半岛的小山上
生活用水便是这湖水了。除了食用的水需要容器盛,其他的各项活动都直接在湖边或湖里进行,洗脸刷牙洗衣服洗头…够不着便挽了裤腿下到湖里去。常常看到一个人在这边洗脚,一个人在那边洗脸,汗。天气晴朗的时候也可以下到湖里游泳,可惜偶是旱鸭子兼胆小鬼,只能看着别人happy。当然,便便后的东西也是直接落入水中的…
泸沽湖不算特别大,但也不小,形状曲折,看不到边。我们住的这边在四川境内,开发后的景点在云南那边,坐着破旧的私人“小面包”就可以过去。那边的湖是最漂亮的,非常开阔,湖面长满不知名的白花,很浪漫。但因为开发完全,周围的房屋都不地道,沿湖全是商铺。为了买纪念品还是去了好几次。
泸沽湖有世界上仅存的母系社会氏族 —— 摩梭族,又因为“走婚”的习俗,这里女人干活,男人做生意,给家里的姐妹带孩子,所以有“孩子只认识舅舅不认识爸爸”的说法。这里的女人勤劳能干,男人英俊粗旷。本着好色的本性,偶宝贵的胶卷耗费了不少在合影上。摩梭族一般归于纳西族,也有把他归到蒙古族的说法,起先我们笑说没有半点相似嘛,后来看到遍地走来走去的猪,才开玩笑的说:难怪,都是放养。
↑摩梭族人家里的火永不可熄灭
这里多种土豆,每天几个菜都是土豆。某日我们本着“打望”(重庆方言偷偷看的意思,有欣赏之意)为主,顺便体验生活的精神,跟着女同学中最人气的小帅弟弟到田里帮忙挖土豆,忙没怎么帮上还挖烂了不少,要么就是看着土豆里蠕动的肥大粘稠白虫尖叫。多亏人家腼腆又善良,不但不怪我们还请我们吃梨陪我们聊天。
这里的人盖房子也很有特色,一家盖房全村帮忙,先搭好木架子然后拼起来,一般2、3天就能盖好。
纳西族的服装并不好看,但我们还是纷纷穿上留了影,偶穿上尤其的丑,连我爸都认不出来了,图略==
↑也有水多草稀的地方,映出美妙的天空,又是另一番味道的美~
评论